
导语:棚户区改造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琐碎,是很多基层党组织需要面对的工作难点。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元,多年来坚守“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用担当与付出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也成为棚改群众的“贴心人”。

【解说】这几天,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的167户居民迎来了安置社区分房的日子,村民们兴高采烈,却忙坏了党支部书记高德元。因为各种原因,有一部分群众想要对房子进行调整。居民刘永卫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老人,想把之前选好的房子,调换到和他的兄弟在一栋楼上,为此,他找到了高德元。高德元马上与街道办事处进行了沟通,联系协调更换楼房的双方居民,帮助刘永卫从1号楼换到了4号楼。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村民 刘永卫):没想到这么快,上午说的,下午就给我通知了,对老百姓这些事,一点儿小事他(高德元)都当大事干,社员(居民)们打心眼里服他。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元):老百姓分房子,是百年大计的事,也不容易。就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他调一下,让他满意。
【解说】尽量让每一位群众都满意,是高德元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新建好的南街安置小区外观整洁、绿草环绕,这凝结着高德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七年来付出的心血。2011年,高德元刚上任不久,就发现南街村虽然地处禹城市中心位置,可基础设施陈旧,居民们连自来水都喝不上。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元):我到一个老党员家走访去,当时我看到他们吃的还是那种盐水井的水。

【解说】高德元决心让群众尽早吃上自来水,但铺设自来水管道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而市政部门因为这个片区面临改造,暂时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的计划。高德元和村两委多方协调,引来一条临时管道,免费为村民提供饮用水,喝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非常兴奋。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元):老百姓激动的同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是眼里含着泪。
【解说】这件事让高德元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生无小事。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近几年,村里百姓拥挤简陋的居住条件,成了他最挂心的事儿。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元):促使着我们两委班子下决心一定要改造南关片区,让老南关的村民住上好房子。
【解说】近两年,禹城市对泺清河沿岸地块儿进行改造,南街村的部分区域被纳入改造范围,但位于村南侧的南关片区却一直没有纳入规划。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村民 宋长利): 什么时候能拆啊?盼着、想着、望着。
【解说】带着村民的期盼,高德元积极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2017年,禹城市对城区改造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南关片区纳入拆迁范围。5月份,南关片区拿到了拆迁通知书,但6月份就要进行统一拆迁,时间紧、任务重。高德元第一个带头拆迁,他和村两委成员走家串户,耐心细致做细群众工作,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67户、900间房屋的拆迁。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村民 宋长利):(高德元)成宿的慰问,不睡觉,各家各户的走访。
【解说】按照安置政策,新房子建成之后,选房的顺序依据拆迁的顺序来排列,高德元是第一个拆迁的,可在选房的时候,却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第一个,他将自己排在后面,把好的楼层让给了群众。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元):你拆了第一但不能写第一,你得把第一号让给老百姓。
【解说】事事群众优先,事事惦记着群众, 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高德元把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记入日记,并计划好办结时间,帮助在外打工的村民照顾家里的老人、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户办理低保和补助,每一件大事小情他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同期】(南街村村民 王玉荣):咱的“父母官”真不孬,真为咱老百姓办事儿。
【同期】(禹城市中街道老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元):老百姓说我们村干部是“父母官”,我觉得应该老百姓是我们的父母,对待来百姓的事儿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干好了,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才是一个合格的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