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信息公开 监督曝光 审查调查 巡视巡察 党纪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德州 > 正文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40年系列报道】第二集 王义宏:多干少说 坚持为百姓做好事
来源: 德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18-12-12


口播:在我身后大屏幕上的这位老干部名叫王义宏。他今年68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王义宏当过兵,干过供销,1987年11月,德州地区监察局成立,王义宏从地区供销社调入监察局,从此,把最长的岁月、最美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德州的纪检监察事业。

画外:1987年,是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中央决定恢复组建监察机关,迫切需要政治文化素养高、好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当年,已在供销社干的颇有起色的王义宏被德州地委组织部选中,调到德州地区监察局工作。对于这个安排,家人、朋友多是不看好的——当时的供销社有地位,福利待遇好,工作也顺手,干嘛去一个“一穷二白”的新单位?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当时来讲我也不理解, 我考虑以后,我觉得作为一个党员,尤其是老党员,任何事就是服从组织,服从调度。

画外:就这样,王义宏离开了当时无论从办公环境还是福利待遇都让人羡慕的供销社,开启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新篇章。1988年初,王义宏正式任职德州地区监察局案件审理科副科长。初到新单位,他发现条件比之前想象得还要艰苦。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 我们那时候办案的时候啊,那时候就是靠什么呢?靠一辆自行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所以说办起案来也确确实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画外:但是这些并没有动摇王义宏要做好工作的决心,工作后接手的第一个大案到现在仍然让他记忆犹新。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办的第一个大案,就是柴油。我们地区这个柴油案。这个柴油指标主要是用来什么呢,抗旱,救灾。这是专项用油。但是来讲呢,这个油耗子就截留了。

画外:接手案子以后,他挑选了几位能吃苦的同事组成了“石油专家组”,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昼伏夜出、进村串乡。为了搞清柴油指标的来龙去脉,他们甚至扮成油贩子去接触“油耗子”。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就白天调查,晚上研究,那时候。有时候遇到下雨,自己不披雨衣,把材料放在雨衣里,就怕这个材料损坏了。

画外:就这样,专案组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查账、政策攻心等方法,突破关键的“油老虎”,形成了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完整牢固的证据链。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把“油耗子”“油老虎”都扳倒了。这一时在我们 德州地区是非常轰动的,老百姓奔走相告。

画外:百姓欢呼雀跃的背后,是纪检人默默地付出。为了办案子,王义宏与很多一线办案人员一样,经常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不回家。手机全部上缴,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吃住都在办公地点。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 现在我要说,你们可能觉得可笑,就是大家回来的时候,都是胡子拉碴的,人又黑又瘦,就到了那个程度啊,为什么?这些人们非常的敬业。

画外:在纪委工作的19年里,王义宏经手了上千件案子,每次办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每次他都扛了下来,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他说,干纪检工作,就要为百姓办好事,为群众讨说法。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 在处理这个案子的过程当中,说情的干扰的也很多,我们这些人说实在的就是嫉恶如仇。一定要为老百姓讨个说法。一个人的能力和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是如果你把个人融入到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那他的作用是很强大的。

画外:2007年,王义宏从德州市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之后,他仍然非常关心纪检监察工作,常常到机关、学校给干部、师生授课。谈到这些年纪检监察领域的种种变化,王义宏深感欣慰。

采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 王义宏)我们一般干事,只干不说,多干少说。现在是反腐力度在加大,“苍蝇”“老虎”一起打,这个发展势头是很好的,对纪检监察战线上我们年轻的同志,打铁首先自身硬。不但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而且技能也要过硬。



中共德州市纪委 德州市监委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鲁ICP备2021000341号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