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如果说巡察组是千里眼、顺风耳,那派驻纪检机构就可以说是监督“天眼”,撒豆成兵无处不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40年来,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派驻机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系统升级后,派驻监督也真正“活了起来”。

画外:1979年,德州地委纪委恢复重建。自此,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迎来了新生。当时在德州地区纪委、监察局办公室任职的王立鲁感受到,随着派驻机构人员力量的壮大,监督对象范围的扩大,地区纪委、监察局的工作职责也越来越重大。
同期:(德州市纪委派驻第三纪检组组长 王立鲁)合署以后那时候的派驻,就是有多少个市直部门就有多少个派驻机构,一个市直部门就有一个纪检组。

画外:在地区纪委、监察局合署办公的同年,中央纪委监察部明确了派驻机构受纪委、监察局和所在部门党组、行政的双重领导,以纪委、监察局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然而,在实践中,这种“双重领导,一个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不少部门变成了以驻在部门党组领导为主的局面。

同期:(德州市纪委派驻第三纪检组组长 王立鲁)当时的纪检组组长、人财物都归驻在部门管理,我们这边双重领导只不过在工作上予以指导,这种监督体系就没法充分发挥它的职能,监督乏力。

口播:“在驻在单位是外人,到纪委来是客人,久了就成了陌生人”,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尽派驻机构制度“广种薄收”的尴尬局面。面对长期存在的这一制度性难题,一场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改革拉开了大幕。

画外:2004年4月,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式对派驻机构实施统一管理。2010年4月,德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对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派驻机构隶属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管理。
同期:(德州市纪委派驻第三纪检组组长 王立鲁)我们监督的时候就变得比较超脱了,我就代表纪委来监督被监督单位了。

画外:随后,市纪委、监察局向市直机关中规定部门派驻8个纪检组、监察室。当时,徐安国担任派驻第八纪检组组长。
画外:刚刚实行统一管理的派驻机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各个派驻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徐安国他们开始探索建立了一种派驻机构监督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同期:(德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原组长 徐安国)有一个单位在例行的巡察中,发现有一笔费用以能报销费用的名义报的不该报的费用,责令他党组对它及时进行纠正。通过日常的、近身的监督,加大监督的力度、密度,有问题你才能早发现。

画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加强派驻纪检机构统一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也有了新实践。2017年,市纪委探索实行“三四五”工作模式,通过建立“三个专项小组”,推进“四化管理”、完善“五项制度”,有效发挥了派驻“探头”作用。今年1月12日,随着德州市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市纪委实现了对76个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开启了纪检监察派驻监督工作的新格局。
同期:(德州市纪委派驻第三纪检组组长 王立鲁)继续当好探头当好,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能,早发现早防治早提醒。
同期:(德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原组长 徐安国)我们派驻机构的同志必须要有担当精神,敢于监督敢于揭露。

编后:回顾派驻机构改革,在发挥职能作用上,派驻机构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式的提升。改革越深入,骨头越难啃,险滩越难涉,越需要派驻机构迎难而上,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派”的权威才能树起来,“驻”的优势才能发挥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