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李向阳是德州学院的一名退休干部,用他的话说,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教书。而他对教育工作的这份执着与热爱,就源自父辈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
现场:一段战争影视片段

解说:1946年,李向阳的父亲李玉岐报名参军,他先后参加过洪山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为了祖国,南征北战数十年,每当提起父亲的经历,李向阳心里总是充满着敬佩之情。

同期(李向阳):父亲(复员)回来以后,国家授予他解放勋章,还有志愿军勋章。老人家胸前带着这些勋章,咱也觉着很骄傲,这是英雄啊!

解说:1955年父亲李玉岐复员转业,被分配到了山东省公安厅,让李向阳意想不到的是,父亲竟然回绝了国家给予他的这份优厚待遇,反而回到了农村老家,并且捐出了国家奖励给自己的5000块钱转业费,带领着乡亲们办起了农业合作社。

同期(李向阳):咱就觉得很不理解,当时父亲就给我说这个,他说你们想着国富才能民强,只有国家富强了你们才有好日子,对不对?所以说现在赶紧着大家伙都富裕了,咱家也富裕了。他这些话这些年来一直影响着我。

解说:从那以后,李向阳一直将父亲的教诲牢记心中,恢复高考后,1982年,李向阳完成大学学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陵县教育局,并加入到了全国开展的农村学校改建的队伍中。

同期(李向阳):抬头寺乡,一个小学,有两排教室,进了门有个一米半见方的地方就在那露着,那个墙向后倒着,裂得缝就有15公分,一下雨就漏,从那我就决心一定要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说:李向阳和两名校改办的同事,冒着严寒酷暑披星戴月的跑遍了全县的1216所学校。历经五年的努力,农村学校里的破屋子石板凳慢慢的都没了,村校舍旧貌换了新颜。
同期(李向阳):咱从内心里感到高兴,经过校改以后,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念书,那是个什么心情啊。

解说:1988年4月,山东省政府在陵县召开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现场会”,李向阳被授予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先进个人”。
同期(李向阳):我就按照父亲的教诲,咱就学人家的榜样,全身心投入工作,咱也敢于向他学习,不怕牺牲不怕斗争。
解说:如今,李向阳用行动将父亲李玉岐让自己铭记的“人生在世,事业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教诲,刻画在了儿孙们的心里,儿子李攀峰不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还多次被工作单评为“先进工作者”。

同期(李向阳的儿子 李攀峰):每个人把自己的事做好了,首先你得做到爱国。

同期(李向阳的孙子 李抱朴):我叫李抱朴,我爸跟我说,那个名字就是“怀抱朴素”。
编后:我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李向阳不忘初心,将父亲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希望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