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老革命战士,他叫李曰绚,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是乐陵市花园镇东河崖村人。2019年5月11日,老人突发脑血栓,生命垂危,住院后,家人在整理老人物品时,发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千元钱,信封外面还写着字。这是老人要给谁的呢?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就从这封信开始。

【画外】2019年5月15日下午4点半左右,一位老人步履匆匆,他肩上背着一个包,手里还紧紧拿着一个红色的信封,走进了乐陵市老年大学的党员活动室。他是谁?又来这里干什么呢?

【采访】乐陵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陈智勇:当时我们老干部局正在这里举行5月份的党员活动日,李曰绚老人的儿子来了,找到我,说要给他的父亲交党费。当时把党费交给我的时候,他已经泣不成声了。

【画外】来的人叫李振远,他说,2019年5月11日,已经95岁高龄的父亲李曰绚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对于这样一封装有特殊党费的信,他和家人并不知情。5月15日,李曰绚的孙子回家整理老人物品时,发现了这封信。

【现场】我儿子去了以后收拾他书包,收拾这里的时候,(哪个是他书包?)这个!(这就是他平常带的书包吗?)对,它跟它放一起,零用钱跟它装一起。
【画外】当天下午,李振远便将这封信送到了李曰绚所在的乐陵市委老干部局党支部。信封的正面这样写着:“李曰绚,1948年7月入党,9月转正,党龄七十周年,2019年交70年党龄费1000元,永远跟党走、永远跟党一辈子。李曰绚,95岁。”

【采访】李曰绚儿子 李振远:当时我跟陈局长说的时候,我说,你看我老父亲,连个纸也舍不得用,交上一千元党费,我这个心里非常酸,觉得我老父亲这么节俭。看到这个事以后,我儿子说,爸爸赶紧把这个钱交到组织上去,这是俺爷爷的心愿,没等到七一。

【画外】目前,老人仍然处于昏迷状态,但老人缴纳一千元特殊党费的心愿完成了,经乐陵市委老干部局交给乐陵市委组织部,并转交给了中央组织部。是什么让老人一生对党忠贞不渝,不忘初心呢?

【画外】在李曰绚老人的家中,儿子李振远为我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传家宝”,有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以及参军档案上记载的他曾经荣获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负伤多次。然而,对于自己的赫赫战功,老人却从不主动炫耀,周围很少有人知道。

【采访】李曰绚儿子 李振远:他向来没说过这个事,他就是认为呢,我能活着回来就很好了,再一个,他说我一次“小差”也没开,这是值得骄傲的。

【采访】李曰绚妻子 张延梅:人家都不说,人家都说死了,死了埋在了东河滩的道口上,也找不见。

【画外】李曰绚这一出去就是7年没跟家里联系,直到解放后,家人才重新与他取得了联系。1959年,李曰绚从部队转业,主动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乐陵。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担任乐陵城关粮所所长的他,却从未往家里带过一粒粮食。

【采访】李曰绚妻子 张延梅:在那部队里都吃那树根了,不拿粮食,从来不贪污,一心长正。

【采访】李曰绚儿子 李振远:他来了以后就是部队作风,所有在单位上班的没有一个走后门的,弄粗粮细粮,包括我都是地瓜干掺馒头,必须吃地瓜干。

【画外】李曰绚一心为公,文革期间,遭人嫉恨,被打成“走资派”,也从未抱怨过一句。
【采访】李曰绚妻子 张延梅:他不傻吗?我活着了,有没有咋,他那么说,咱保护了国家,不冤,不说冤。
【画外】李曰绚的大女儿李振春是下乡知青,平反后,很多下乡知青都找关系回城了,然而李振春仍旧留在农村。

【采访】李曰绚大女儿 李振春:当时也怨过,你看人家那爸爸,这个出去了,那个出去了,(你跟爸爸提过这个事吗?)当时不敢说,要是说到那儿, 他就开始教育你了,在哪里不是一样,在哪里革命也是一样干活,家里不是一样干吗?就这样说。

【画外】至今,李曰绚仍旧保持着勤廉节俭的作风。在老人家中,仅有简单的家具和桌椅。
【现场】这是我父亲写的,你看他平时纸都不用,你看这是处方签,用这个写。(咱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他还用这个啊?)他不行,你给他买上餐巾纸,给他撕他都不干,经常用这破抹布,你看了吗?这破手巾净这个,一块块的,用这个擦桌子擦鼻子。

【记者手记】采访完老人的儿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人在信封上写下的“永远跟党一辈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党性连着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李曰绚老人用自己70年不改的初心扛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旗帜,教育带领着全家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愿生命有奇迹,愿老人“永远跟党走”的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