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信息公开 监督曝光 审查调查 巡视巡察 党纪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德州 > 正文
【纪事】监督护航“吨半粮”建设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日期:2023-12-04


李家塔河的水清了

乡亲们的地润了

10月20日,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阎官屯村,李家塔河蜿蜒而过,田野里,一垄垄绿油油的麦田长势喜人,村民徐大爷打开地头抽水开关,机器运行,清冽的河水从管道中汩汩而出,滋润着这片土地。“浇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你看现在浇地多得劲。”

浇水难题是怎么回事?去年6月13日,德州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监督检查组在陵城区开展全市农业节水项目驻点监督。监督检查组来到于集乡阎官屯村时,一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村里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设施,都处于闲置状态。

“这么好的设施为什么不用?”面对监督检查组的疑问,村民纷纷倒起苦水,“设备是很好,但是水不行,有企业往河里排污,用这水浇地,庄稼得死光。”

“去年,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其重要保障。”德州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组长苏利军介绍,李家塔河是附近区域引黄灌溉水源地,监督检查组沿河逆流而上走访调查,很快发现污水来自附近一家小皮革厂。收到这条问题线索后,陵城区纪委监委经过调查,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分,违规排污企业也被依法关停。

排污问题解决了,河道里的水重新变清了,地里的庄稼又能“喝”上干净的黄河水了。“用上了黄河水,明年还是个丰收年。”挥舞着铁锨的徐大爷笑着说。

今年以来,德州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的农田灌溉突出问题,靶向选取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为小切口,采用“室组地+部门”联动的方式,通过开展嵌入式、下沉式、调研式监督,及时发现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发现问题370个,问题线索35条。

同时,坚持“查改治”一体发力,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监督提醒函等方式,有力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57个,督促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9个,紧盯关键环节廉政风险,强化项目招投标监督、质量监督、管护监督等,不断把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王德鹏)

“粮王”老段的“烦心事”

前几天,在2023年全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玉米实打测产评比中,临邑县翟家村种粮大户老段的田实打结果1163公斤/亩,以第一的成绩摘得全市“粮王”称号。

用老段自己的话讲,他的粮田高产离不开德州“吨半粮”建设。虽然粮食高产增收,但老段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每年农忙的时候,忙完自己承包田地,我这十几台‘大家伙’基本就闲置了”,8月11日,临邑县纪委监委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监督检查组到老段家走访时,老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我听说过,要是我也能加入的话,就能让我闲置的农机忙起来了。但是听说要提交申请、成立公司、签订合同等,手续挺多,具体怎么弄也不知道。”

监督检查组广泛走访发现,不少种粮大户和群众都有参加社会化服务的意愿,但对加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程序不是很清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监督检查组立即与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了对接反馈。随后,县农业农村局召集乡镇和部分种粮大户代表召开了座谈会,选定了社会化服务需求较大的翟家镇、临邑镇等粮食生产重点区域的村庄,推动实施秋粮收种社会化服务项目。

结合临邑县实际,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决定由像“粮王”老段这样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种粮大户承办服务项目,乡镇协助联系农户,协商确定托管服务区域、面积、环节、价格,签订服务合同等事宜,推动项目规范实施。据了解,今年翟家镇黄集村已有170多户村民把自家的地托管给种粮大户。

“在县农业农村局和镇政府的帮助下,我成立了公司,加入了社会化服务”,老段一改往日的愁闷,笑呵呵着对回访组人员说,“今年秋收,除了我自己承包的几百亩地,我还为黄集村900多亩地提供了收割、播种等服务,以前闲置的农机忙起来了,既方便了乡亲们,还挣了一万多块钱呢嘞。”

为确保补贴资金精准使用、发放及时,该县纪委监委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监督检查小组,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今年秋粮收种期间,该县纪委监委共开展监督检查11次,督促农业农村局全程跟踪监管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卞春晓)

一粒粮的信息化“入住”

“现在用的都是‘一卡通’系统,卖粮很方便,也比较让人放心。”当工作人员询问卖粮情况时,李祖连表示认可。

近日,德州市夏津县纪委监委对地方储备粮管理中心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回头看时,遇上了郑保屯镇八屯村种粮大户李祖连前来卖粮。500多吨小麦,从登记到扦样、检验、过磅、入库、称皮,经过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粮食入库的标准流程。这也是夏津县纪委监委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一个现实写照。

粮农卖粮容易和价格公道是对监督效果的回应。“咱们除了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通过网上竞标收购粮食,同时也敞开大门进行收购,每天将小麦价格和质量要求进行公示,只要粮食达标,老百姓就会卖一个公平公正的粮价,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该县地方储备粮管理中心主任李振华说。

“阳光卖粮”是衡量粮食购销领域监督是否有力的一把尺子。为实现监管无盲区,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地方储备粮管理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粮食收购管理系统、动态监管分析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系统接入山东省粮食流通监测云平台。“一卡通”系统中的信息以及所有库区监控画面、抓拍画面都能上传至云平台,上级监管部门可随时查看库区情况,真正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监管。

信息化手段是监督的“眼”,内控机制则是监督的“手”。去年,该县纪委监委办理了杜某某案,将占地80余亩、价值3000余万元、库容为4万吨的某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收归国有,实现人员平稳过渡、职责职能优化、规范高效运行的目标。揪出“硕鼠”的同时,注重推动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县纪委监委下发纪检监察建议4份,督促涉及部门建章立制、整改落实,累计修改完善财务管控、履责管理、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8项。

“我们将案件查办与信息化监督、问题整改、建章立制深入结合,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域的效果。”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别翠清)



中共德州市纪委 德州市监委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鲁ICP备2021000341号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349号